《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解读
延长石油集团开发的“提前注水、间歇抽采”技术,成功解决了陕北地区超低渗透油藏无法经济开采及采油率低下的难题,为超低渗透油藏开采探索了一条经济、环保、可行的新路。
4月1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首个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其中,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是《规划》对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定位之一。
被列入《规划》的8市9县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矿产资源和光照与风力资源,因此,能源化工一直是为人看好的革命老区支柱型产业。然而,受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资源匮乏,科技、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这一地区的产业发展却难尽人意。
《规划》出台后,将对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享受诸多利好政策的革命老区,会不会因为产业的规模化而加剧水等资源短缺的矛盾?这个曾经孕育了新中国建立梦想的革命老区,能否再次承担起“21世纪中国能源接续地”的产业新使命?为此,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人士,对《规划》及陕甘宁地区的能源化工产业发展作出解读。
运输瓶颈将破解
“《规划》里面对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发展有一个总体的要求,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另外还突出了‘两个进一步’,就是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司长秦玉才这样说。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向记者介绍,《规划》中的榆林、延安、庆阳、平凉、吴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