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十月天已微凉。作为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下称神华煤制油)的党委副书记,乔宝林一直忙得火热。随着这条备受关注的煤制油直接液化生产线的商业化运营,神华煤制油来访者越来越多,近月来就相继接待了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副局长吴吟以及各路专家、媒体。但无论是能源决策层、市场人士还是媒体,大家的问题如出一辙——煤制油的经济性。
从2008年年底宣布开车以来,对这条直接液化生产线的争议就没停止过,试车期间的开开停停也一度成为众矢之的。“当时就连国内一些知名的专家也说我们无法正常开车。”乔宝林坦言。
国家一些部门对煤制油一直也是态度暧昧,在叫停与放行间左右徘徊。当许多企业开始放弃煤制油、转向煤制气等其他煤化工新方向时,神华的做法有些与众不同,其直接液化项目抛开了最初的合作伙伴煤科总院,间接液化项目也和谈了十年的沙索分道扬镳,全部都揽在神华自己名下。
“我是支持煤制油的。”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态度很明确。目前,业界都一哄而上去搞煤化工,神华的煤制油路径相对而言“市场很大,至少不会有市场风险”。
但是,神华的煤制油之路亦并非一帆风顺,核心技术的缺失,仍然是其面临的重大难题。
曾经和神华有过合作的一位煤制油专家告诉记者:“神华说是自主研发,但与其说是研发技术,不如说是挖技术人员,从国内一些研究煤制油的科研院所挖了一些专家过去,这些专家是带着他们的科研技术过去的,所以对于神华来说并非从零起步。”
不管外界评价如何,神华对煤制油的布局一直在继续。神华煤制油鄂尔多斯的两条扩容线已经开始科研,300万吨的新疆黑山直接液化项目已经做完科研,另外宁东和榆林的间接液化项目还在继续推进。
“神华的目的很明确,想打造全国乃至于全球的‘煤化工帝国’。”煤科总院北京分院副院长陈亚飞说。
然而,事情并非如表面看起来的那么顺利,神华煤制油这个新宠儿正在遭遇着新的尴尬。
被质疑的经济性
在包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