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探索与发现资源城市变迁、转型的行程。
鄂尔多斯、包头石拐区、乌海、石嘴山,一座又一座因煤而建、依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坐落在西部边陲、黄河之畔,筑成中国北疆能源屏障。在共和国工业化列车开启的时候,它们无一不是燃料、资源的供应者,中国早期工业体系的建设者。
50多年过去之后,它们面临资源枯竭、经济衰落、生态环境破坏等相同命题,一些地方甚至被遗忘。在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宏观战略下,它们各自正在找寻出路。
困顿中的转型
行走在资源省区,你可以深刻而震撼地感受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现状。由于对外部市场依存度高,产业结构单一,受经济下行波及,这些三四线资源城市正陷入尴尬境地。
乌海当地一位煤矿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煤炭坑口价格已由400元/吨左右下降到目前的220元/吨左右,煤炭价格拦腰砍断,只得采取限产或者关停的措施。”
在一些以能源化工为主的重要工业园区,看不到繁忙的生产景象。由于没有市场、没有需求,煤炭、焦炭价格暴跌,大量生铁、水泥堆积在厂区。同时,与煤炭相关的装备制造、物流、铁路运输、钢铁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