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距离我国首个煤制气示范项目——大唐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投运已有两个月。
然而,有关煤制气计划的争议从未间断。去年9月,美国杜克大学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煤制合成气计划较传统天然气可能多产生7倍碳排放,较开发页岩气多消耗100倍水资源。而去年12月,有专家在中国煤制气技术与市场论坛上表示,煤制气能源效率较高,是实现减排目标的最佳选择。以煤制气代替煤炭消费,究竟是柳暗花明还是饮鸩止渴?这需要拨开三层疑云来一探究竟。
疑云一:真正减排还是污染转移?
作为二次能源,煤制气生命周期排放总量的计算,必须综合考虑煤制气的生产环节和终端应用环节。如果单从终端使用过程来看,天然气自然是节能减排的利器。但如果加上生产环节,结果就不那么乐观了。
据统计,煤制气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碳仅占煤制气生命周期排放总量的20%左右,生产环节却占70%至80%。总体上,煤制气发电比直接燃煤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碳还要多40%至50%。
翻开水耗账单,1吨煤仅能生产1110立方米天然气,却要消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