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煤必化”的能源转型遇到了政策冲击。
7月22日,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应声而落,禁止建设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规模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和年产100万吨及以下规模的煤制油项目。
生意社能源分析师李宏表示,这份《通知》的发布,不仅仅是要规范煤化工产业,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煤化工政策要收紧。
然而,《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煤炭价格的一路下跌,“逢煤必化”已经成为一些煤炭企业和地方政府解决煤炭出路的一个重要途径,动辄数十亿元的投资规模对于地方政府一直是强烈的诱惑。
那么,一纸《通知》能不能抑制投资热情?
央企扎堆“弃煤”
在《通知》出台前, 大唐、中海油等企业近期已经频频转让煤化工资产。
2014年2月,中海油宣布旗下亏损的多家煤化工项目股权出售;随后5月,市场又传出投资千亿元的神华陶氏煤化工项目搁浅,后被证实陶氏退出; 6月30日,大唐国际又以“正在筹建有关业务板块重组事项”为由宣布停牌公告,后被证实为大唐煤化工板块面临重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