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首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大会上,山东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朱维群做了一个关于“零碳排放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开发”的演讲。
据他介绍,山东大学全球首套零碳排放的煤炭清洁利用开发路线,将二氧化碳直接封存到煤化工的最终产品中,目前已经和企业合作进行研究示范。
演讲结束后,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一位领导告诉朱维群:“你研究的这个方向很好,这很可能是煤化工以后的发展趋势。”
但现实中,中国的所有煤化工项目还都没有关于碳排放的硬性要求。根据朱维群的测算,一个年产40亿立方米的煤制气项目,每小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000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送审稿),每吨二氧化碳的税收在10元~100元。
“如果严格执行碳减排要求,比如煤制油,要在原油高于100美元/桶的价格下才有竞争力。”朱维群表示,在低油价影响下,煤化工发展已经困难重重,未来实行碳减排,煤化工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碳减排“重压”煤化工
2015年5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提升现代煤化工技术水平和能源转化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2014年,中国去煤炭需求下降近3%,而煤炭业转型的一大趋势煤化工则在6年后再度重启。煤化工行业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已经引起业内的关注。
石油化工业规划院化工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牛新祥表示,和传统石油化工行业相比,煤化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很大,例如:直接或间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