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低迷,单纯的资源输出已经难以为继。在不利形势下,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陕西省榆林市,大力推进煤炭企业提质转型,以“分质利用、清洁高效”为思路,延伸产业链,加大煤炭就地转化力度,为整个行业发展找寻新路径。
煤价跳水倒逼思路创新
2012年是中国煤炭行业的转折点,煤价“高台跳水”后陷入低迷,产能过剩、低端竞争等业内问题凸显,过半数煤炭企业陷入困境。榆林市发改委综合科科长冯磊表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之下,钢铁领域化解产能过剩,对小的钢铁厂进行淘汰,对兰炭和铁合金的需求锐减。另一方面,虽然榆林是国家电力建设的重点区域,但是在电力运送通道方面的限制,发出的电还不能有效送出,加上沿海地区去年以来的开工不足,用电量马上就下来了,对电煤的需求就小了。
“加上进口煤的冲击,虽然榆林产的是环保煤,是低硫高热的优质动力煤,但是由于铁路运输的制约,煤炭运输基本需要从公路走。我们这里的煤运送到沿海等地,就从每吨200多元变为五六百元,人家越南、印尼等地的煤到厂也才500元,成本上就没有竞争优势。直接的资源输出已经不能持续。”冯磊说。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