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项目面临延期或取消
“这些都是煤炭行情好的那几年建起来的,说是要打造百万级人口大城市,结果城市没见发展起来,前两年被带上去的物价却再没下来过。”指着车窗外一栋栋飞驰向后的高层住宅楼,出租车司机小华对记者苦笑道。
这里是鄂尔多斯,一座拥有内蒙古一半煤炭资源的城市。随着在煤炭“黄金十年”期间定下的百万人口发展大计落空,这里如今已成了一片寂静的“空城”。对靠煤吃饭的地方来说,煤炭走下坡,城市蓬勃的生命线也就断了。无奈之下,政府把起死回生的希望寄托在了煤化工上。
就在距离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车程一个多小时的图克工业园区,世界最大的煤制烯烃项目正在加紧施工,计划明年7月份投产。“如果从空中航拍这整片园区的话,画面会很震撼。”中天合创工地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尚在建的360万吨甲醇装置时不无自豪。
可这些迅速崛起的煤化工项目究竟能给地方经济带来多大起色却难断言。多数项目都是投资开工雷声大,实际盈利雨点小,有些甚至一投产就亏损。而煤化工下游一大批同质化的产品还面临着过剩风险。
正如这座突然安静的新城一样,煤化工也在经历了“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爆发式发展之后,陷入了发展的瓶颈。在油价深跌、环保压力和经济放缓的多重夹击下,煤化工项目或在建设中就遭搁浅或挣扎在盈亏线上。而今年以来,国家环保部接连否决了数个现代煤化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更令行业前景阴霾重重。事实上,国内几乎所有煤炭大省和企业在低油价时代都陷入同样尴尬的境地,而鄂尔多斯只是这一困局的镜像和缩影。
就在截稿时,记者获悉,国内煤制油消费税有望迎来一轮减免优惠。这或许是一场久旱之后的甘霖,却不足以让这片沉寂的大地重焕生机。对风雨飘摇的煤化工行业来说,资源错配、产业错位、环保错失所带来的发展“窘途”还将延续,其中的教训足以为后来者借鉴。
油煤利差的经济账
致命的打击来自油价。据石化联合会测算,煤制油、烯烃、乙二醇等必须在油价70美元以上时才有经济效益,而目前国际油价已跌至45美元左右
9月9日,当记者走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的宽阔大街上时,还能感受到这座“中国迪拜”在辉煌时期留下的印记:长达2.8公里的城市轴线串联起政府大楼、博物馆、大剧院、市民广场和国际展览中心,气势恢弘的城市规划凸显了当年该市雄厚的财力与宏大的抱负。
时至今日,随着煤炭行业式微,这座城市也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七八点吃过晚饭在市中心走一圈,一个小时愣是没碰到一个人。”一位来开会的同行者如此感叹。记者也在当地看到,双向四车道的宽阔马路上车辆稀稀落落,几年前开的楼盘小区里依然冷冷清清,演出并不频繁的鄂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