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持续大幅下跌,安全环保费用以及人工财务费用激增,成品油消费税大幅调高,政策和舆论环境趋严……曾经显示了较强盈利能力并受到资本热捧的煤制油行业当前压力重重。在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启动下行之际,曾有煤制油企业人士表示,油价70~80美元/桶是煤制油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但随着国际油价迅速突破了这一底线并持续低位运行,如今煤制油项目还能扛得住吗?目前示范项目的运营状况如何?多重压力下煤制油企业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化工报记者近期进行了调查走访。
业绩逆转:
从获利颇丰到巨额亏损
在2014年以前的几年时间里,煤制油项目展现了较好的盈利能力——那时候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国内成品油需求旺盛、价格攀升,煤制油企业获利颇丰。我国首个煤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项目——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公司16万吨/年F-T合成油项目,从2009年3月17日投产至2014年底,累计生产成品油79.93万吨,实现净利润5.3亿元。神华百万吨煤直接液化项目虽然自2008年底投产以来波折不断,但截至2014年底,成品油产量仍突破400万吨,为企业带来净利润20亿元。
然而,从去年以来,煤制油项目经营环境发生了逆转。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直接削弱了煤制油产品的竞争力;成品油消费税“连升三级”,成为煤制油企业的沉重负担。同时,近几年煤炭、电力、化工等各路资本纷纷看好煤制油项目,引发过热担忧,加上示范项目暴露出一系列环保、技术问题,将煤制油项目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使得国家政策从大力支持转向谨慎发展。再加上日益严格的安全环保要求倒逼企业不断增加安全环保投入,以及人工与财务管理费用持续攀升,导致煤基油品企业综合成本大幅提高,盈利水平急剧下降。
中国化工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在多重压力下,当前煤制油企业普遍微利甚至亏损经营。仍以盈利能力较强的的伊泰16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为例,今年上半年,虽然该装置持续超负荷稳定运行,成品油产量创纪录地达到10.13万吨,同比增加13%,但实现净利润只有433.64万元,还不到去年同期的1/20。
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公司总经理齐亚平表示,目前单销售成品油是亏损的,依靠副产品石蜡等总体计算成本才实现盈利,吨油利润在100元左右。“由于三季度油价继续走低,四季度油价仍可能一直在低位运行,预计下半年企业很难盈利。”伊泰煤制油公司副总经理王善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