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面对环境污染和价格崩塌、产能严重过剩这“三座大山”,煤炭产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如何转型?怎么转型?这场大考漫长又残忍。
在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现有条件下,煤炭仍将长期占据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地位。但同时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民众的强烈关注。因而,清洁用煤,正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其中煤制气,正是出路之一。但它的前景究竟如何呢?
成熟先进技术让煤制气自身过硬
据本报记者走访鄂尔多斯以及整个内蒙古进行采访了解,目前煤制气的工厂企业已有几十家。用煤去制作气,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碳排放,同时煤制气生产过程中又要耗费大量的水。当前,我国煤制气工厂大多计划建在水资源匮乏的西北部地区。同时,煤制气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对煤制气技术的成熟性以及环保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指出,我国发展煤制气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内对天然气巨大的市场需求,必将推动煤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政策推动下,后续项目建设将加快,潜在投资规模达千亿元级别。
煤制气一方面可提供清洁能源,无疑可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大气污染防治作出贡献,但煤制气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不低。
据专家介绍,以一个年产4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为例,尽管因为用煤制天然气替代煤炭而减少了约738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计算,总计将会净增加约377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可是,煤制天然气项目的规模化生产,既实现了清洁能源生产的新途径,优化了煤炭深加工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