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利”没了,很多搞煤化工的企业便准备撤了。
需求疲软,油价暴跌,煤化工成本优势丧尽,这是很多企业亟于撂挑子的直接原因。
想当年,政策助推,全国“逢煤必化”。不少风风火火砸下百亿巨资项目而今都面临亏损。一言蔽之:一入熊途深似海,从此“三观”成路人,颜值爆表的“小龙女”数年里变成了“小笼包”。
更多的项目则处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比如,各方深度关注的大唐阜新40亿煤制气项目当前仍处于停滞状态。中海油大同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和北控集团鄂尔多斯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环评申请至今未果。
以上仅仅是煤化工窘境的小缩影。事实上,经济下行,油价变动导致的问题仅仅是表象,早前无序投资、核心技术不过关、资源配套和管理跟不上才是如今煤化工遇挫的关键所在。
搞电的靠什么搞好煤化工?
去年,七大电企的代表将一场交流会开成了检讨会和诉苦会。有企业高管索性表示:还是要“量力而行”,实在干不了就“愿赌服输”,撤了算了。
2013年煤价下跌,油价高企,国家政策门槛的松动,各类玩家蜂拥入场煤化工。未曾料到的是,仅油价暴跌一个促因,便迅速改写产业境遇。今年全球油价跌破每桶50美元大关时,由此也正式砸穿了煤化工行业的赢利线。
大唐是中国现代煤化工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其当前境遇可视为低油价背景下,煤化工行业大败局的一个缩影。
自去年大唐因巨额亏损决定剥离旗下煤化工资产以来,其“转卖”之路就一直走的倍显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