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当前,创新驱动战略已成为各行各业加速发展的源动力。笔者最近了解到,面对万众创新的大氛围,我国煤化工企业也正掀起创新发展的热潮。
创新技术
培育发展新动力
12月8日,因在应用催化领域尤其是甲醇制烯烃技术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刘中民研究员被评为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喜讯,无疑让煤化工技术界振奋。
据了解,2010年,神华包头DMTO工业装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标志着我国率先实现了甲醇制烯烃的核心技术及工业应用零的突破。此后,刘中民始终在实现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烃技术产业化道路上奋进,完成甲醇制烯烃第二代技术(DMTO-II)的研发。目前,DMTO系列技术已累计实现技术许可20套工业化装置,技术许可合同额近20亿元,对应烯烃产能1126万吨/年,预计拉动投资2500亿元,全部投产后新增产值约1500亿元;目前已投产8套工业装置,烯烃产能合计460万吨/年,新增产值约500亿元/年,利税超过100亿元。
为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众多煤化工企业始终致力于新技术的研究、示范、应用、推广,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
“近期,伊泰在煤化工节水技术上下功夫,年产200万吨煤制油项目创新采用开式循环水节水消雾技术,可在普通开式循环水的基础上节水80%~85%,吨油品水耗仅3.77吨,大幅降低了煤制油项目的新鲜水耗。”伊泰能源集团煤化工事业部总经理赵金立告诉笔者。
与此同时,中国石化在扬子石化公司建成了年产1000吨合成气制乙二醇中试装置,通过技术攻关,乙二醇产品纯度达到99.92%,达到了聚酯级乙二醇产品紫外透光率等各项指标的要求。此外,中国石化还开发了甲醇制丙烯(MTP)等多项煤化工自主技术,并以自主技术为支撑,成立专业公司,开工建设宁夏宁东年产120万吨煤基多联产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年产360万吨甲醇制烯烃(S-MTO)、安徽淮安年产170万吨煤制甲醇及转化烯烃和衍生产品、新疆年产8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贵州毕节年产60万吨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