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大家都认为“中国能源资源禀赋是富煤缺油少气,因此中国的能源必须以煤为主”。但本文作者认为,现在正是时候改变“富煤缺油少气”的思维定势了!
作者在文中一一反驳了“中国石油产量到顶” 、 “中国缺少天然气资源,必须主要依靠进口” 、“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经验不可复制”、“天然气是巴黎香水,太贵、用不起”、“走出去论”、 “留给子孙后代”、“煤制气,零排放煤电和清洁煤和可再生能源可以实现低碳”等传统观点。
作者的观点都站得住脚吗?读完这篇文章,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参与讨论!
“中国能源资源禀赋是富煤缺油少气,因此中国的能源必须以煤为主”,这是近40年以来无人敢质疑的思维定势,至今仍是包括专家在内谈论中国能源问题的出发点。现在它越来越成为阻碍中国实施绿色、生态、低碳发展,实现2030年之前绝对碳减排目标的“理论依据”。但世界能源变化历史和我国最新的统计数据说明,现在是该纠正这个结论的时候了。
“中国能源禀赋是富煤缺油少气”的“论据”是两个统计数据:我国化石能源资源中煤占90%以上,石油和天然气加起来不到9%;中国的人均煤炭资源是世界平均的50%,石油及天然气仅有7%。
按这两个与经济发展阶段和对各种能源的需求毫无关系的相对值判断“禀赋”并决定消费取向,是源于小农经济对谷物生产和消费的理解。“我生产的玉米多,稻、麦较少,我就得吃玉米为主。”而人类进入市场经济、工业经济时代后的能源资源、贸易和消费的规律和历史进程已完全不同。
1 历史证明能源消费趋向与“资源禀赋”无关
世界进入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大工业生产以来,任何国家和地区在什么时候以什么能源为主,是其所处在的工业化和环境污治理发展阶段的需求所决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煤替代薪柴,是蒸汽机大规模应用所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石油的使用超过煤,是各种内燃机用于车、船、飞机以及石油化工原料所需。1980年代发达国家以天然气逐步替代终端燃煤,是整治环境污染、恢复生态所需。现在的能源向低碳的核能和可再生能源转型则是化石能源使用造成的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倒逼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