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油价下跌和煤化工产品竞争力减弱,煤化工正悄然降温。据中国石化联合会2011年8月公布的数据,当时全国在建拟建的煤制烯烃、煤制油和煤制气产能分别高达2800万吨、4000万吨和1500亿立方米;但以目前开展前期工作和正在建设的项目推算,到“十三五”末,我国煤制烯烃、煤制油和煤制气有效产能很难突破1500万吨、2000万吨和680亿立方米,较预计产能锐减一半。
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以煤热解为龙头的煤炭分质利用却悄然升温。目前,国内建成、在建、拟建的煤热解产能超过1.8亿吨。其中,仅2015年投产的中低温煤焦油加氢项目产能就有200万吨,对应的热解产能超过2000万吨。2016年,我国还将有160万吨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和1600余万吨煤热解产能释放。
人们不禁要问,煤炭分质利用缘何“热得快”?
技术瓶颈逐一突破
2015年7月12日,由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与北京柯林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气化—低阶煤热解一体化技术(CGPS),在北京通过由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倪维斗、金涌等9位专家组成的鉴定组认为:该技术通过热解与半焦气化技术的耦合,以半焦粉气化产生的高温煤气作为热载体,进行逆向串级直接接触热解,实现了高温煤气显热的高效合理利用与低阶煤的梯级热解。其万吨级工业化试验装置工艺流程主装置及自动化控制先进合理,便于操作和稳定运行。整套技术推进了低阶煤定向热解制高品质焦油与煤气技术研发进程,属国际首创、居领先地位。
这是时隔不足20天,我国通过鉴定的又一先进煤热解技术。2015年6月25日,由陕煤化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与华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低阶粉煤回转热解制取无烟煤工艺技术,顺利通过由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以金涌院士为组长的鉴定组认定:该技术攻克了煤低温热解领域粉煤洁净化分质利用关键性技术和装备,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上述两项成果,只是我国煤分质利用技术突飞猛进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近几年,以煤热解为龙头的我国煤分质利用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
2010年,神木天元化工公司将自主开发的中低温煤焦油轻质化技术与块煤中低温热解技术、煤焦油延迟焦化技术集成耦合,建成年产135万吨块煤热解/50万吨煤焦油加氢制取石脑油、柴油馏份工业化示范装置;2011年,河南龙成集团开发成功低阶煤旋转床热解技术,并建成30万吨/年工业化装置;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