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当前,煤化工企业乃至整个煤化工行业的心情都十分纠结:一方面,2015年不少项目表现不尽如人意,让众多投资者对其前景产生质疑和担心,于是无奈地决定“十三五”期间大幅压缩煤化工建设规模;另一方面,已经选择的技术研发方向、规划甚至已经开工建设的煤化工项目不知何去何从。在“十三五”开局之际,业内外迫切地想要知道,怎样对待那些已经开工建设的煤化工项目?
“十三五”规模缩水已成定局
★新疆、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地明确缩减规划规模
★大唐、伊泰、潞安、兖矿、陕煤、延长等企业表示压缩规模
“受油价、煤价、气价下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煤化工投资效果低于预期,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影响,新疆‘十二五’规划的煤化工项目目标很难实现。‘十三五’期间,新疆将大幅压缩煤化工建设规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处副处长陈伟东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他说,新疆“十二五”煤化工本来的规划是:到2015年,建成煤制合成氨、煤制二甲醚、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焦化七大产业链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形成年产煤制尿素260万吨、煤制二甲醚80万吨、煤制天然气600亿立方米、煤制油360万吨、煤制烯烃100万吨、煤制乙二醇100万吨生产能力。但截至2015年12月底,上述目标绝大多数未能实现,有些目标甚至到“十三五”结束都很难实现。考虑到煤化工项目现在的经济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新疆在给国家能源局的“十三五”规划送审稿中,大幅压缩了煤化工规模。其中,仅煤制气产能就由“十二五”规划目标的600亿立方米/年压缩至“十三五”的300亿立方米/年。
事实上,压缩“十三五”煤化工规模的地方政府绝非新疆一个。
陕西省工信厅公布的该省“十三五”将重点打造的产业中,煤化工产业虽然仍位列其中,却没再提及“十二五”规划中所列的煤制气、煤焦化、煤制化肥和煤制二甲醚等项目;内蒙古、山西、甘肃3省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也明确表示:“十三五”煤化工规划的新增规模肯定要比“十二五”规划的小,投资额也将大幅压缩。
企业方面,大唐能源化工公司有关负责人近日透露,公司正全力推动集团旗下煤化工板块整体出售事宜,至于“十三五”期间是否还要新增现代煤化工项目,或者增加多大规模,目前并无明确说法。
另外,伊泰、潞安、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