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包信和与研究员潘秀莲领导的团队取得的一项成果。他们创造性地采用一种新型复合催化剂,可直接将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转化,高选择性地一步反应获得低碳烯烃。
对于身陷能源困局的中国来说,这项成果就像一颗火种,照亮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总理之问
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大量化工原料和产品,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石油、煤等化石能源。因此,各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也一直在石油和煤化工领域不断创新。
而对煤多油少的中国来说,通过煤化工获得各种化工产品,更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道路。
1923年,德国科学家费舍尔和托普希发明了煤经合成气生产高碳化学品和液体燃料的费—托过程。在国际能源和化工界,费—托过程几乎是一部不可替代的“圣经”。
但这部“圣经”并不完美。除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反应过程还要消耗大量的水,且产物选择性差,后续处理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2015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厦门大学考察期间,曾就煤化工研究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即“能不能不用水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