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中海油山西大同煤制气项目时隔三年后终于获得了环境保护部的环评批复。该项目三年前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中海油40亿立方煤制气项目地处严重缺水的大同地区,环保压力骤增的同时,在油价、气价低迷以及企业营收周期的背景下,业界对于项目的预期已是今非昔比。未来项目走向如何仍存在诸多变数。
一次不合时宜的批复?
中海油山西大同低变质烟煤清洁利用示范项目(40亿标准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终于拿到了环保部的环评批复。这距离中海油向环保部递交该项目环评文件已经将近10个月。按照项目审批流程,环评获批,意味着项目核准也不远了。
与过去期待项目获批的迫切心情截然相反,这被认为是一次不合时宜的获批。国际油气价格大跌,基于项目前景的担忧,中海油内部人士私下表示希望该项目延缓核准,山西煤制气相关项目人员也表示,项目组近期专门通知,不许就项目情况发表任何公开说法。
不过,在环保部的批复中明确提出:自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文件批准之日起,项目超过5年方决定开工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报我部重新审核。5年时间也够宽松的,期间要完成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搬迁,完成项目核准,这些工作大概需要一年左右时间。但是,5年内,国际油价、国际气价、国内气价,将发生怎样变化,这一点谁也难以作出准确判断。
油气业界对煤制气的评价概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