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下旬,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与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公司在西安举行煤制天然气项目合资意向书签署仪式,双方将合作新建8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陕西多年追求的煤制天然气梦想似乎就在眼前。
3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将在天津、上海、福建、广东4个省市展开试点,明确提出了328项国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的行业和领域等。煤制天然气项目也在其中,再次被踩了急刹车。2018年起负面清单制度将在全国统一正式实行。
在当前天然气市场需求骤然回落的新态势下,能源化工大省陕西要不要发展本来争议就较大的煤制天然气?如果发展,需要规避哪些风险?中国化工报记者上周进行了采访。
陕西该不该发展煤制天然气?
去年11月15日,陕西首个天然气应急储备调峰项目——陕西燃气集团杨凌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调峰项目投产运行。(本报记者 李军 摄)
现代煤化工就缺“气”
记者了解到,在现代煤化工产业中,目前陕西已拥有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技术,均实现或正在工业化,其中煤制油(含煤焦油加氢制油)年产能360万吨、煤制烯烃年产能31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41.3%。唯独煤制天然气至今仍是陕西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空白。
根据去年9月陕西省政府与中国石化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石化将在陕西发展煤制气和油气勘探开发、输气管道建设等。虽然此次合作只是双方的意向,但毕竟看到了陕西发展煤制天然气的希望。不少业内专家看好该项目并建议加快实施。
“国家规划到2020年要达到42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量,随着气化管网向中小城市和城镇延伸,天然气潜在需求会迅速上升,未来加快煤制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