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在北京召开“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业示范项目投产成功”媒体见面会。
据悉,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业化项目——延长石油集团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项目于1月11日打通全流程,生产出合格的无水乙醇,目前该工业示范装置已平稳运行两个月,标志着全球首套煤经二甲醚羰基化制乙醇工业示范项目一次投产成功。同时,以示范项目为基础,可为百万吨级大型工业化乙醇装置设计提供设计依据及建设和运行经验。目前,延长石油集团已经完成了50万吨工业化装置的可行性研究,并启动了工艺包的设计开发工作。
曾有专家甚至预测:煤制乙醇有望成为继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乙二醇和煤制芳烃之后,又一个投资热点和最具前景的煤化工发展方向。但是对于煤基乙醇未来的前景,业内看法分歧不小。以下是《中国煤化工》杂志曾刊登的陈继军署名文章《煤制乙醇能否成为“第六条”》对于该问题的具体分析。
前景如何各方激辩
但与煤制乙醇技术研究百花齐放的热闹景象相比,业内对于煤制乙醇的前景看法分歧较大。
包括刘中民、丁云杰、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唐宏青、上海浦景化工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姜铁斌等业内人士对煤制乙醇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刘中民告诉记者,乙醇俗名酒精,是世界公认的优良汽油添加剂,还可部分代替或经催化脱水生产乙烯,容易被社会接受。全世界每年乙醇产量约1亿吨,而我国只有200万吨,且基本采用粮食或甘蔗等生物发酵方法制取,存在与民争粮、与农争地且成本居高不下等弊端。煤制乙醇则不然。由于中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经过几年努力,我国又掌握了多项煤制乙醇技术,生产成本显著低于粮食路线制取乙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煤制乙醇的前景,客观的讲并不逊于甲醇制低碳烯烃。”在刘中民看来,相比甲醇,乙醇后序深加工路线更加丰富、衍生品的附加值更....